|
|
中國在 1995年 6月發佈了「全民健身計畫綱要」,提出要全面提升國民體質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
同年 10月,實施「體育法」,對社區體育、學校體育、競賽運動等的發展方向和運作要求,作出了規定。
在 2016年 6月進一步發佈了「2016-2020 全民健身計劃」。
認為運動應與不同的產業緊密結合,當中包括教育、醫療、文化及旅遊。
目標:期望到 2020年,
參加一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國民人數能提升至 7億;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國民人數能達到 4.35億;
運動消費總規模能達到 1.5萬億人民幣。
精英:社會上少數具有優秀的才能、智慧、財富、專業培訓、經驗或其他獨特屬性的人。
按國家的政策,精英運動員可以獲得訓練、學業、生活等各方面的資助和支援,以專心進行訓練。
當運動員取得好成績,他們的教練和所屬的單位都會得到物質獎勵。
精英運動員退休後的生活問題,有關單位亦會作出適當安排。
是我國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但有益健康,還具有極高的觀賞性、豐富多采的趣味及教育功能。
例:蒙古摔跤、西藏賽犛牛、滿族冰嬉運動等。
20世紀中葉以後,中國的國力日漸強盛和經濟繁榮,這有助發展國家的體育事業和邁向國際。
例如籃球、足球和棒球等項目在內地的發展,得到確立和鞏固。
許多體育用品和製衣企業都把目光投向開發新的項目,以迎合年輕一代逐漸浮現的國際體育文化。
我國運動員如姚明(籃球)及劉翔(田徑)成功躋身國際體壇,引發人們對這些體育項目的興趣及參與。
我國承辦國際大型運動賽事(奧林匹克運動會、東亞運動會、網球大師杯賽等),亦加深民眾對國家在國際體壇重要地位的了解。
最近更新日期: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