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奧運會概述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希臘奧林匹克(Olympia)舉行的大型運動競技大會,從公元前 776年舉行第一屆開始,每 4年舉行一次,直至希臘被羅馬人攻佔後,羅馬君王狄奧多西一世於公元 394年禁止舉行才告一段落,總共延續舉行了 1168年,合共舉行了 293屆


有關古代奧運會的神話傳說

古希臘人以神人同形多神信仰為主,所以古代奧運會的起源與多姿多彩的希臘神話密不可分,而且大都是與萬神之首的宙斯有關。當中比較流行的兩個神話傳說如下:

神話一

宙斯的父親克羅諾斯有意把王位傳給宙斯,但為了考驗兒子本事,父子二人便進行了比武。經過了幾天激烈的較量,宙斯終於戰勝了父親,於是宙斯舉行了盛大的祝捷慶典,當中亦包括了體育競技比賽。

神話二

宙斯與美麗的女神阿爾克麥涅結婚後,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赫拉克勒斯。宙斯另一名妻子因為妒忌,便偷偷把兩條毒蛇放到搖籃內正在熟睡的赫拉克勒斯身邊,想用毒蛇咬死他。赫拉克勒斯從夢中醒來,一邊大哭,一邊以兩隻小手用力地握住了毒蛇。當他的母親趕到來的時候,赫拉克勒斯已把蛇握死了。

赫拉克勒斯十八歲的時候,已是身材魁偉,力大無比,並有「大力神」的稱號。由於赫拉克勒斯的母親害怕兒子再遭毒手,於是便著赫拉克勒斯離家出走。一路上,赫拉克勒斯搭救了為人類盜火而被宙斯吊在懸崖壁的普羅米修斯,並在密林深處捕殺了殘害人類的猛獅。當赫拉克勒斯來到伊利斯城都的時候,看見王榜說誰能在一天之內將國王阿弗吉的牛棚打掃乾淨,便可得到牛群的十分之一(即三百頭)作為報酬(其實國王只是想有人白白的為他工作而矣)。赫拉克勒斯進見了國王,並與國王訂定了契約為他清理牛棚。當赫拉克勒斯把牛棚的圍板拆掉,在牛棚的旁邊挖了一條溝,並引來了河水,不消半天,便把牛棚清理得乾乾淨淨。可是,國王竟然賴賬,不肯履行諾言。最後,赫拉克勒斯趕走了這個長期欺壓老百姓的國王,並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運動會以慶祝勝利。


一個較有歷史根據的傳說

除了眾多與奧運會起源的神話傳說外,一個較有歷史根據的傳說就是公元前 884年,伊利斯城邦發生了一場災難性的瘟疫,居民接連的病倒、死去。昔日繁榮、歡樂的奧林匹亞出現了哀鴻遍野、滿目瘡痍的景象。與此同時,他們的宿敵斯巴達人乘機向他們發動了侵略戰爭。可是,伊利斯人寧死不屈,頑強抵抗,以致斯巴達人久攻不克。最後,在各城邦的調解下,斯巴達王李庫爾與伊利斯王伊菲特訂立了「神聖條約」,規定奧林匹克為定期舉行慶典的和平聖地,任何人都不得攜帶武器進入,否則各城邦都有權對背叛條約者進行裁判。


古代奧運會的實際起源

其實古代奧運會的實際起源,與希臘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古希臘是一個城邦制的國家,並沒有一的君主,各城邦都是各自為政;各城邦之間的相互爭鬥、吞拼,時有發生。當中的斯巴達人,民風強悍,不事生產,專以掠奪、侵略為業。兒童七歲起便由國家攁養,從事體育、軍事訓練,過著兵營生活,其他城邦亦不得不積極發掘兵源。於是,體育便成為了培養強健體魄,合格兵源的有力手段。不過,人們亦開始厭惡這種不斷毁人家園、奪人子女、互相殘殺的戰爭;人們都渴望和平過活,有休養生息的機會。結果,原本為準備兵源而設的軍事訓練和體育競技,逐漸演變成為和平與友誼而舉行的古代希臘奧運會。


古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古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主要以田徑運動,特別是賽跑為主,後來又逐漸增加了摔跤、拳擊、角鬥、賽車、賽馬等項目,最多時達23項。大多數古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均是現代奧運會比賽項目的雛型,但個別的項目已不復存在。

場地跑

往返跑

摔跤

五項全能

跳遠

擲鐵餅

擲標槍

拳擊

賽車

賽馬

角鬥

武裝賽跑


古代奧運會的一些規定

1. 運動員的參賽資格

古代奧運會只容許帶有希臘血統自由民參賽,奴隸、外國人、犯過罪的人、對神不虔誠的人都不准參加。參賽者必須是自己城邦預選賽中的得勝者,之後,還要經過 10個月的專門訓練時間(費用、馬匹、戰車等自備),並且在奧運會前一個月,還要到正式比賽地點進行一個月的訓練。

2. 運動員的衣著和打扮

參賽的運動員必須赤身裸體,這不但是為了表現出獨特的民族風尚和藝術風格,也是顯出對神的崇敬和對美和力量的崇尚。此外,運動員全身都會塗上橄欖油,使皮膚富有光澤;這既利於比賽,又能顯示出力量與美。

3. 裁判官的產生及職權

古代奧運會的裁判官都是由伊利斯城邦最有名望貴族中推舉產生,大多由王公貴族擔任,權力很大,既是執法者,也是整個大會的組織者;負責宣布「神聖休戰令」、審查運動員資格和執行紀律。運動員必須無條件服從裁判,裁判官行使職權時,手持法鞭,可隨時鞭打破壞規定的人,也可以對違規選手進行罰款,甚至除名。

4. 古代奧運會的禁令

古代奧運會的禁令主要都是針對婦女而設,女子不能參加觀看比賽,違者要受法律制裁,甚至處以死刑,個中原因主要有二:

  1. 古希臘的體育競技活動是宗教慶典儀式的內容,婦女參與或出席會被視為褻瀆神靈。

  2. 大部分競賽項目的時間長,而且大都要求選手赤身裸體比賽,婦女的參與或觀賞均有傷風化。


古代奧運會的興衰

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 776年起,一直舉行至公元 394年止,總共經歷了 1168年和 293屆;按其起源和盛衰,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1. 公元前 776年至公元前 388年

各城邦雖有紛爭,但希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較發達,是古代奧運會的黃金時期。公元前 490年,希臘軍在馬拉松河谷大敗波斯軍,民心激動,國威大振,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和廟宇,參賽者也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

2. 公元前 388年至公元前 146年

由於斯巴達和雅典的長期戰爭(公元前 431年至公元前 404年),希臘的國力大減,逐漸被馬期頓吞拼。馬其頓國王菲利普還親自參加了賽馬;隨後的阿歷山大帝雖然自己不喜愛體育,但仍積極支持,並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不過,這時期的古代奧運會精神已經大減,並開始出現職業運動員

3. 公元前 146至公元 394年

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起初雖仍有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的競賽場地。此外,奧運會開始成為職業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之亦失去了興趣。公元 2世紀,基督教統治了整個歐洲,倡導禁欲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公元 393年羅馬國王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代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便宣佈廢止古代奧運會。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復興

奧林匹克運動的復興,主要得力於法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顧拜旦出生於法國巴黎的貴族家庭,本人為男爵,青年時己喜愛古希臘史,也崇尚英國學校的教育,於是積極主張恢復古代奧運會和改革法國的學校教育,在加強道德修養和增強信心的同時,鍛煉身體,培養勇敢精神和堅持的個性。

顧拜旦在 1883年首次提出定期舉行世界性比賽的主張,並在 1889年建議恢復奧運會。於 1892至 1893年間,顧拜旦遍訪歐美各國,宣傳奧林匹克理想,並徵詢各國有關恢復奧運會的意見,終於在 1893年,於巴黎舉行了討論復興奧運會問題的國際性體育會議。1894年 6月 16日,在巴黎索邦神學院召開了“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到會代表共 79人,分別代表著 12個國家的 49個體育組織,會上通過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決議。1894年 6月 23日,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並當選為秘書長。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成功舉行。

1896年至 1925年,顧拜旦任國際奧委會主席,1925年後被委任為終身名譽主席。他發表的著作包括《體育頌》(1912)、《運動心理學試驗》(1913)及《競技運動教育學》(1919)。1937年 9月 2 日,顧拜旦病逝於瑞士日內瓦,遺體葬於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洛桑,心臟則埋於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奧林匹亞。基於顧拜旦對復興奧運會的貢獻,後世人都尊稱他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

自 1896年第 1屆雅典奧運會後,現代奧運會便每隔 4年舉行一次,不過其中亦有三屆奧運會(1916年、1940年、1944年)因為戰爭停辦


《奧林匹克憲章》內的一些重要概念

1. 奧林匹克精神

所謂奧林匹克精神(載於《奧林匹克憲章》),就是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所以顧拜旦認為,除了恢復奧運會的組織各慶典儀式外,還要注入新的成分,當中包括:

因為以上的成分,將使世界和平得到鞏固和加強,種族歧視也將會被廢除,這些都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所在。

2. 奧林匹克主義

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並使之全面均衡發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奧林匹克主義謀求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創造一種以奮鬥為樂、發揮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並專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3. 奧林匹克運動

奧林匹克運動是奧林匹克精神的一種活動形式,它以體育,特別是競技體育作為主要活動內容。競技體育具有教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但要發揮這些功能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公平競爭。

4. 奧林匹克的宗旨

奧林匹克的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進建立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社會。為達到這一目的,奧林匹克運動獨自或與其他組織合作,在其職能範圍內從事促進和平的活動。通過開展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並按照奧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比賽精神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


奧林匹克的五環標誌

奧林匹克的五環標誌最初沒有特定意思,後來才引伸出五環是代表五大洲的說法。

在《奧林匹克憲章》的附則亦指出奧林匹克的五環不僅象徵五大洲的團結,而且強調所有參賽的運動員以公正、坦誠的運動員精神在比賽上相見。


奧林匹克會旗

奧林匹克會旗是白底、無邊,中央印有奧林匹克的五環標誌,是 1913年根據顧拜旦的構思而設計製作。1914年慶祝現代奧運會恢復 20週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首次升起;繼 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升起後,自此亦成為了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會旗。


奧林匹克會歌

奧林匹克會歌是一首希臘的古典樂曲,名為《撒馬拉斯頌歌》,由希臘人撒馬拉斯作曲,派勒瑪斯作詞,並在 1986年第一屆希臘奧運會開幕儀式上演唱。1958年以前,每屆奧運會並沒有固定會歌;1958年《撒馬拉斯頌歌》被正式確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會歌"。現在,於每屆奧運會的開幕、閉幕儀式中,升、降奧運會會旗時,都會聽到奧運會會歌。


奧林匹克格言

奧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為“Citius,Altius,Fortius",意思是“更快、更高、更強",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Henri Didon)於 1895年在他的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時所說。1913年獲國際奧委會批準,1920年將其正式確認為奧林匹克格言,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

“更快、更高、更強”不僅是指運動成績,它更希望運動員有勇往直前、不斷進取的精神。對自己是永不滿足,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實現新的目標,達到新的境界。對大自然要敢於征服,克服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各種各樣限制,掙脫自然的束縛而取得更大的自由。


奧林匹克名言

與奧林匹克格言同樣受到專崇的名言還有“參與比取勝更重要",是顧拜旦於 1908年第4屆奧運會期間的一次招待宴上發表的。“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奮鬥,其精髓不是為了獲勝而是使人類變得更勇敢、更健壯、更謹慎和更落落大方。"因此,參與者高尚的品質、真誠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對理想的追求,其意義遠遠超過了獎牌和名次;亦正因為有眾多得不到獎牌或名次的國家、地區的許多運動員的參與,才促成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長和壯大。


奧林匹克聖火

奧林匹克聖火象徵著光明、團結、友誼、和平、正義。古希臘時,各城邦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唯一能夠使戰爭平息的就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古代奧運會召開之前,人們在奧林匹亞宙斯廟旁,從祭壇點燃火炬,然後奔赴希臘各個城邦,邊跑邊吶喊著:「停止一切戰鬥,參加運動會去!」火炬所到之處,那裡的戰火就熄滅了。

1912年,顧拜旦提出了燃點聖火的建議,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所以未能實施。1920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第 7屆奧運會上,為慶祝世界大戰結束,便在奧運會期間燃點了象徵和平的奧運會火焰。自 1928年奧運會開始,便恢復了點燃奧運聖火的儀式。1934年,國際奧委會在雅典正式做出決定,自 1936年起,在奧林匹亞希臘女神赫拉廟旁用凹透鏡聚集日光點燃火炬後,再把火炬以接力形式運送到主辦國,而火炬則一直燃點至奧運會閉幕儀式完結後才熄滅。


夏季奧運會及冬季奧運會

第一屆夏季奧運會於 1896年 4月 6日至 15日,在希臘的雅典舉行,當時只有 13個國家,共 311名男子運動員參加。雖然當年的雅典只有約 13.5萬人口,參加大會的觀眾卻有 8萬人,觀看馬拉松比賽的觀眾更有 10萬餘人。而比賽項目方面則只有田徑、游泳、舉重、射擊、單車、網球、體操、劍擊、古典式摔跤9項。

第一屆冬季奧運會於 1924年 1月 25日至 2月 4日在法國的夏蒙尼舉行。當時只有 16個國家,共 293名運動員參加;當中 13人為女子運動員。比賽項目有滑雪、滑冰、有舵雪橇、冰球4個大項和 14個單項。

奧林匹克夏季運動會在奧林匹克週期的第一年舉行。自 1994年第 17屆奧林匹克冬季運動會開始,冬季奧運會在奧林匹克週期開始後的第二個曆年舉行。無論是夏季或冬季奧運會,比賽的賽期一般不會超過 16天。

表一、歷屆夏季奧運會舉辦國家及城市

屆次

年分

國家

城巿

參賽國家及地區數目

項目數

參賽運動員人數
(女運動員人數)

1

1896

希臘

雅典

14

43

241 (0)

2

1900

法國

巴黎

24

95

1225 (19)

3

1904

美國

聖路易斯

13

91

699 (8)

4

1908

英國

倫敦

22

110

2035 (36)

5

1912

瑞典

斯德哥爾摩

28

102

2547 (57)

6

1916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未能舉辦

7

1920

比利時

安特衛普

29

154

2669 (78)

8

1924

法國

巴黎

44

126

3092 (136)

9

1928

荷蘭

阿姆斯特丹

46

109

3014 (290)

10

1932

美國

洛杉磯

37

117

1408 (127)

11

1936

德國

柏林

49

129

4066 (328)

12

1940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未能舉辦

13

1944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未能舉辦

14

1948

英國

倫敦

59

136

4099 (385)

15

1952

芬蘭

赫爾辛基

69

149

4925 (518)

16

1956

澳大利亞

墨爾本

67

145

3184 (371)

瑞典

斯德哥爾摩
(
馬術比賽)

29

6

159

17

1960

意大利

羅馬

83

150

5348 (610)

18

1964

日本

東京

93

163

5140 (683)

19

1968

墨西哥

墨西哥城

112

172

5530 (780)

20

1972

德國

慕尼黑

121

195

7213 (1058)

21

1976

加拿大

蒙特利爾

92

198

6028 (1247)

22

1980

蘇聯

莫斯科

80

203

5217 (2685)

23

1984

美國

洛杉磯

140

221

6797 (1567)

24

1988

韓國

漢城

159

237

8465 (2186)

25

1992

西班牙

巴塞羅那

169

257

9367 (2708)

26

1996

美國

亞特蘭大

197

271

10318 (3512)

27

2000

澳大利亞

悉尼

199

300

10651 (4069)

28

2004

希臘

雅典

201

301

10625 (4329)

29

2008

中國

北京

204

302

10942 (4637)

30

2012

英國

倫敦

204

302

10768 (4776)

31

2016

巴西

里約熱內盧

207

306

11238 (????)


中國與奧林匹克運動會

1932年 8月,中國第一次參加了在美國洛杉機舉行的第 10屆奧運會,當時只有劉長春一名運動員,並且參加了 100米及 200米跑,不過在預賽中已遭淘汰。

1984年,第 23屆奧運會再次在美國洛杉機舉行,中國派出了 225名運動員,50名教練員,共參加了 16個項目的賽事。這次也是中國闊別奧運會 32年來,第一次重返國際大家庭。7月 29日,許海鋒為中國體育史上作出了「零的突破」,在自選手槍比賽中,為中國奪得該屆奧運會的第一面金牌,另一名選手王義夫也奪得了第三名的成績。隨後,其他中國選手也繼續在舉重、射擊、花劍、體操、排球、跳水等項目,合共奪得了15面金牌、8面銀牌和9面銅牌的成績,金牌數目僅次於美國、羅馬尼亞、西德,位居第四名。

中國運動員在隨後的奧運會上越戰越勇,一屆比一屆進步,在 2000年的第 27屆奧運會中,以 28金、16銀、15銅的成績,金牌數僅次於美國及俄羅斯而位居第三名。2004年的第 28屆雅典奧運會中,中國更進一步,首次以 32金、17銀、14銅的成績,位列奧運金牌鎊第二名,僅落後於美國。110米跨欄跑運動員劉翔,更以 12.91秒的成績,平了當時的世界紀錄,也為中國奪得了首面的男子田徑金牌。

2008年 8月 8日,可說是全世界中國人渴望多年的大日子,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的口號下,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北京展開序幕,中國運動員也沒有令大家失望,經過連日來的角逐,終於在 28類比賽,302個單項和 11,028名參賽健兒當中脫穎而出,以 51金、21銀、28銅的佳績,壓倒美國成為奧運金牌榜的大贏家,首次位居榜首


最近更新日期:2018-05-02